十堰市2021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索引号
011081360/2022-05868
解读类型
部门解读
解读方式
图文方式
来源
市农业农村局
发文日期
2021年12月19日 10:00:00

1229日上午,由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举办的十堰市2021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在十堰传媒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军2021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情况进行了集中信息发布,相关工作负责人就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长江“十年禁渔”、生猪稳产保供、食用菌产业链发展等重点工作回答了省市媒体记者现场提问。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徐毅主持发布会。

今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农业农村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1号文件精神,围绕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三农发展目标任务,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攻坚克难,扎实推进我市三农高质量发展,较好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粮食生产喜获丰收,据部门调度,全年粮食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其中种植面积318.9万亩、单产531.5斤/亩、总产16.94亿斤,分别同比增0.88%、1.97%、2.8%。

主要农产品生产大幅增长,据部门调度,预计全年猪、牛、羊、禽出栏量分别达到160万头、6.2万头、88万3200万只,同比分别增长40.33%、5.62%、15 %、4.87%;禽蛋产量7万吨,同比增长4.32%;蔬菜(含食用菌)产量176.6万吨,同比增1.6%。

重点农业产业链竞相发展。确立了食用菌、茶叶、生猪、水果、黄酒、木本油料等六大农业重点产业链,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产业链建设的配套措施和政策。产业基地扩规提质,全市新改建特色产业基地35万亩。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6家。招商引资取得突破,全市签订农业招商引资项目39个,签约项目总金额达53.7亿元。重点项目强力推进丹江口市习家店镇成功入选国家农业强镇建设项目,房县、郧阳区纳入国家鄂西北香菇产业集群。

农业绿色发展稳步推进。“十年禁渔”工作开局良好,退捕禁捕成果巩固有力,渔政执法能力稳步提升,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加快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扎实推进农膜回收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1%。

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设立了“村庄清洁日”,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展了全民大扫除等活动,实现全市1811个行政村全覆盖通过大力实施“五清一改”农民群众卫生习惯和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改观,我市房县、竹溪县中峰镇、郧西县关防乡、张湾区柏林镇、竹山县秦古镇等1县4乡镇被评为2020年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单位。张湾区被省政府评为2020年“厕所革命”工作成效突出县市区(全省10个)。

农业行业监管扎实有效。紧紧围绕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目标,扎实开展农资豆芽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农产品抽样检测,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达99%持续强化农资打假,有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违法违规调运生猪、违规使用“瘦肉精”等违法行为,保障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肉”。强化举措打赢“变拖”清零攻坚战,注销11871台变形拖拉机,从根本上极大消除了农机安全隐患农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向好。

农村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稳步推进。土地确权成果持续巩固,全市335 件土地确权颁证遗留问题全部整改到位。扎实推进村级债务化解工作,全市239个10万元以下负债村提前实现债务清零,绝大部分村负债实现了不同程度减轻,化债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2020年度省对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我市考核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十堰市、郧阳区位列优秀等次。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今年以来全市共培训高素质农民5000多人,举办6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培训班,8人在湖北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创新类项目大赛中获奖。我市“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经验做法入选全国《乡村振兴实践案例选编》。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关键之年,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围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总体目标,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责任感,全力完成好明年农业农村各项重点任务,稳住农业基本盘,为建设“现代新车城、绿色示范市”和实现“经济倍增、跨越发展”战略目标作出“三农”新的贡献。

问题1:请问今年我市农业产业化(重点农业产业链)工作取得了哪些亮点?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今年我市农业产业化一是产业基地扩规提质。2021年新建茶叶、水果、木本油料等特色产业基地10万亩,改造老基地20万亩,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二是龙头企业加快发展。2021年全市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湖北博奥食品),打破了多年来我市国家级龙头企业一枝独秀的局面;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阵容进一步壮大,实力进一步增强。

三是品牌建设力度加大。按照一个产业链重点打造一个区域公用品牌的思路,全市已确立“武当山茶”“房县香菇”“武当贡果”“房县黄酒”等重点产业主导品牌,“武当山茶”已制定品牌使用管理办法和产品质量标准,食用菌区域公用品牌整合有序推进,大力开发“两品一标”,今年新认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标产品42个。

四是产业园区提档升级。今年新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个,全市省级农业产业园达到8个。我市茶叶和柑桔两个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加速推进,竹山、郧阳区两地百万头生猪产业园项目已完成一期工程,明年将开始投产。

五是产品开发纵深推进。竹山、竹溪两地大力开展优质普通绿茶和茶饮品及茶叶提取物产品开发,实现了我市茶叶由长期以来只生产一季春茶向四季均可生产的历史性转变,食用菌新开发香菇即食食品、香菇菌、香菇醋、灵芝孢子粉等10余种新产品,实现了香菇产业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系列开发转变,极大提升了产业附加值。

六是开发效益大幅提升。预计2021年全市六大农业产业链可实现综合产值350亿元以上。

问题2:请问今年我市出台了什么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吗?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今年市委、市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建设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全市确立了食用菌、茶叶、生猪、水果、黄酒、木本油料等六大农业重点产业链,先后出台了《关于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意见》《十堰市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建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总召集人的农业产业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个产业链实行“一名市级领导挂帅、一个工作专班负责、一个市直单位牵头、一个专家团队指导、一套保障措施跟进”工作机制,12名市级领导亲自担任六大产业链正副链长。为确保措施有力推进,还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政策。

一是加强财税支持。将农业全产业链培育作为财政支持重点,2021-2025年,市财政每年安排6000万元(六大农业重点产业链各1000万元)。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保费补贴、贷款贴息、引导农担资金和政信担保资金等方式,支持龙头企业开展科技攻关、标准化基地创建、品牌开发、农产品加工、关键设备购置、技术改造、冷链物流、人才培育、社会化服务、信息化建设、宣传推介等。

二是金融政策支持。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它经营主体的贷款范围和规模。允许权属清晰的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业设施、农机具等依法抵押贷款。丰富知识产权质押物范围,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加强全市农业信贷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提高“政银担”合作水平和效率。

三是用地用电政策支持。将农产品加工用地优先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龙头企业所用生产设施、附属设施用地,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设施农用地规定的,按农用地管理。落实龙头企业在农村建设的保鲜仓储设施用电、农产品初加工用电实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政策。四是营造发展环境。将龙头企业培植纳入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和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市直单位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内容。

问题3:今年我市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东方希望和新希望等全国生猪行业大型企业,在我市竹山和郧阳区投资新建的百万头生猪产业全产业链项目一期工程均已竣工,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市畜牧业弱而小的被动局面;竹山县引进全省排名第一的萧氏茶叶集团,与竹山县茶企联合投资1亿元、占地62亩的竹茶集团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已经开工;竹溪县与全国排名第一的湖南茶叶集团公司签订了“3000吨精制茶加工项目”合作协议,明年5月底项目将正式投产;积极引进北京新农创农业产业集团来我市投资特色农业产业开发,已与市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郧阳区引进的湖北清江鲟鱼谷产业园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建设鲟鱼生产加工产业园项目,在今年全省农博会上正式签订协议。招商引资借船出海,将为我市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增添强大活力。


问题4:近几年,生猪稳产保供工作受到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两次出台文件。请问我市在生猪稳产保供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市在生猪稳产保供方面重点采取了五个方面的举措:

(一)抓生产稳增长。今年以来,受非洲猪瘟和“猪周期”叠加影响,我市生猪产业受到严重冲击,畜牧业发展形势较为严峻。我们从危机中寻新机,及时拿出有力措施,强化指导服务,引导中小型生猪产业养殖企业调整产能,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建设,积极融入我市生猪产业新格局,同时,加强与龙头企业沟通联络,稳定大型养殖集团投资信心,加速推进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建设,加快家禽和牛羊产业提档升级。

(二)抓项目助转型。今年,我们紧紧把项目建设抓在手上、放在心上,系统干部职工齐心协力抓项目,项目保障服务明显增强,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竹山东方希望、郧阳新希望、房县正邦现代生猪养殖基地项目建设高速推进,房县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指定通道、“十堰市智慧兽医视频监管平台”等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一是每个重点项目都成立工作专班,建立“每周服、每周调、按月结、季度督、半年促、年度评”的督办工作机制,实行半年一通报,一年一考核。二是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经常性开展入企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造项目建设的良好环境。

(三)抓基础补短板。一是开展畜牧技术服务,做好技能培训,今年,全市畜牧技术推广技术人员入场(户)开展技术服务累计2300余人次,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开技能培训10余场,提供供需需求信息,受益群众2万余人次。二是加快良繁体系建设。三是加快畜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四是重点加大十个标准化模式在全市的推广和应用,降低了养殖成本、实现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高了养殖效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抓防疫筑屏障。一是全面强化春秋季动物集中免疫,认真组织春秋季疫苗调运,及时开展春秋两季免疫注射。二是稳步推进重点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科学制定《十堰市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计划(2021-2025年)》、《十堰市非洲猪瘟专项监测方案》、《十堰市主要动物疫病专项监测方案》等,分季节、分批次不间断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动物疫病监测计划。三是积极落实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截至目前,全市共监测猪、牛、羊、禽各类样品196198份次,其中血清学样品189554份次,病原学样品6644份。免疫抗体水平均超过国家标准,布病等非免疫抗体均符合无疫要求,我市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四是兽医实验室圆满完成全年各类检测工作,并通过更新检测标准、基层实践指导、生物安全应急演练和岗位大练兵等活动,增强了全市兽医实验室检测生物安全意识,提升了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处置能力。五是深入开展新《动物防疫法》宣传,下发宣传资料,组织开展新《动物防疫法》学习培训,并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要求,深入各县市区开展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五)抓安全守底线。一是督促各县市区对规模养殖企业开展隐患排查,共检查养殖企业1475家,发现风险隐患线索240条,主要集中在养殖场沉淀池、污水处理池、储粪池、氧化塘等防护不到位,未设置安全警示牌,沼气池附近未严格禁止烟火;对发现的隐患限期整改、跟踪督办。二是按照市农业农村局有限空间整治工作要求,督促各县市区对沼气池、化粪池等有限空间进行排查,设置警示标志,制定整治方案等。三是根据不同季节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对各县市区下发通知,督促各县市区做好养殖场、屠宰场防雨、防低温、防灾工作,促进畜牧安全稳定生产。

问题5: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长江禁渔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要决策,我市长江“十年禁渔”开局之年取得了良好成效,请问如何持续巩固长江“十年禁渔”管理秩序?

答:根据国务院长江禁捕退捕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省农业农村厅统一部署要求,我市将全面落实落细退捕渔民就业帮扶和安置措施,织密织牢“水上打、陆上管、市场查”的执法监管网络,保持禁捕高压态势,确保长江“十年禁渔”铁令生威、行稳致远。

具体来说,一是全面落实节假日期间的应急值守机制,配强值班力量,严格执行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干部在岗带班巡查制度,实行常态化巡查、定期联合执法、交叉检查和专项行动等一系列活动。加快天网工程”建设,运用科技手段弥补人工巡查短板。强化禁捕执法管理,加大对非法捕捞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

二是全面落实退捕渔民转产安置。这是做好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的重要前提。重点是持续抓好“九个一批”(发展产业扶持一批、开发岗位安置一批、劳务对接转移一批、灵活就业解决一批、支持创业带动一批、技能培训提升一批、就业服务助力一批、公益岗位保障和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多渠道帮助退捕渔民实现稳定就业。进一步落实“县区负总责、乡镇抓落实”的帮联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入户走访活动,切实宣传好禁捕退捕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化解矛盾隐患,做到“帮到点上、联进心里”,确保禁捕区域社会稳定。

三是全面实现执法监管无缝管理。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分县区、分乡镇,划定执法管理网格,制定管理规范和责任清单,实现对禁捕水域全面覆盖、无缝对接,消除日常监管盲区。定期开展联合执法、交叉检查和专项行动等活动,强化禁捕执法管理,加大对非法捕捞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执法机构和能力建设,提升渔政执法能力,建立和完善信息化装备针对涉渔线索的发现、固证、核查、移交和查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人防与技防并重、专管与群管结合的执法监管水平。

四是全面做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开展增殖放流活动,科学确定放流种类,合理安排放流数量,加大珍稀、地方特有水生生物苗种放流比例,加快恢复水生生物种群适宜规模,全方位提升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和水平。

五是全面营造长江禁捕退捕氛围。结合“八五”普法的启动实施,加大《长江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普及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的渔业法律意识和法治素质。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讲好长江禁捕退捕故事,倡导拒食长江野生鱼类,大力营造不敢捕、不能捕、不想捕的舆论氛围,加快形成“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的良好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