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1年十堰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的通知

索引号
011081360/2021-15467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发文日期
2021年03月25日 11:51:51
发布机构
十堰市农业农村局
文号
十农发〔2021〕3号

十农发〔20213

关于印发2021年十堰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的

    

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局属各单位、局机关各科室:

现将《2021年十堰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十堰市农业农村局

2021323



2021年十堰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全年三农工作,作用特殊,意义重大。全市三农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一号文件精神,围绕加快建设现代新车城、绿色生态市,坚持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突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两大任务,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基础、提质效,加快推进由农业资源大市向特色农业产业强市转变,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全年主要目标:粮食总产16.5亿斤以上、油料总产3亿斤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700亿元以上,农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

一、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提升重要农产品保供水平

(一)确保稳定粮食生产。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坚持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稳定总产,打牢春播、秋播基础,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大力示范推广绿色优质高效、农机农艺融合、全程机械化等新技术新模式,实现测土配方施肥在粮食主产区全覆盖,抓好水稻、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建设。2021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达到317万亩,产量16.5亿斤以上。

(二)加快恢复生猪生产。推进生猪生产各项支持措施落实落地。加快推动竹山东方希望、郧阳新希望、房县正邦等大型养殖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加大对养殖场和农户标准化养殖技术指导,积极协调解决猪源,加大补栏扩能力度。切实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2021年,力争生猪出栏150.33万头,存栏77.19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7.33万头。

(三)统筹抓好经济作物生产和渔业转型发展。高标准建设茶叶、香菇、中药材、柑桔、猕猴桃等经济作物生产基地,新建特色产业基地5万亩,改造老基地10万亩。优化蔬菜生产布局,全市蔬菜基地面积稳定在40万亩,完成播种面积130万亩,总产量170万吨。大力发展香菇生产,香菇菌棒力争达到2亿袋。开展油菜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推广油菜轮作试点4.5万亩。大力推广设施渔业、健康养殖等模式,推进渔业转型发展。

(四)强化农业防灾减灾。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加强农业自然灾害预警和技术指导,落实抗灾减灾重点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持续打好草地贪夜蛾等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控阻击战。

二、主攻产业提质增效,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强市建设

(五)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按照一县一业、一乡一品要求,整合优化农业特色产业布局,全市重点建设茶叶、香菇、生猪、黄酒、水果、木本油料六大主导产业,因地制宜,适度发展中药材、红薯、魔芋、水产、牛羊等特色产业,扎实推进乡村产业建设。积极创建农业产业强镇、国家优势产业集群、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六)强化产业补链延链强链。突出品种、品质、品牌,围绕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加大标准化基地创建力度,全市每年兴建50个以上特色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支持丹江口市、郧阳区创建农产品加工大县,支持其它县(市、区)争创百亿元农产品加工大县;加大农产品加工园区创建力度,每个县(市、区)都要规划建设一个年加工产值50亿元以上的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强力推进武当山(道)茶”“武当山珍”“房县黄酒等区域公用品牌做大做强。新增两品一标产品10个以上,推动省级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工程项目实施。

(七)壮大龙头企业队伍。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各项政策,加快我市龙头企业扩规提质。实施行业领军企业培育工程,从全省重点特色产业中筛选一批领军企业予以重点培植;加大龙头企业培植力度,新增规模以上加工企业15家以上,积极争创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八)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建设一批农村三产融合示范样板。支持竹山县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搭建市级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精心实施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

三、巩固拓展产业扶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九)制定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专项规划。围绕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高质量编制十四五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做好与国家、省、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的论证衔接,确保规划科学有效、落地见效。

(十)强化农民就业增收。把发展乡村产业作为巩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深入开展企业联农户活动,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让农户更多分享产业建设成果。拓展提升扶贫车间(作坊)带贫质效,支持符合条件的扶贫车间升级创建龙头企业。广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深化拓展消费帮扶。加大农民就业转化培训,确保不规模性返贫。

(十一)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抢抓5年过渡期历史机遇,认真研究国家及省农业项目投资政策,制定完善重大农业项目库,积极向上主动争取,力争全年农业项目数量和资金比上年有大幅增长。完善农业项目招商指南,组建农业招商专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民间资本、工商资本投入乡村振兴主战场,引进一批市外知名企业来我市投入特色农业产业开发。

(十二)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多种形式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科技素质。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全年培训4000人以上。计划招录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300人。实施农业产业人才素质提升计划,培训200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用人才。协同实施一品多名技术员计划,为环丹江口库区187个重点产业村遴选一批专家技术人员,推动党建示范区建设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协力落实好北京院士专家十堰行、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荆楚行、湖北省院士专家科技服务农业产业发展“515”行动等活动。

四、强化设施技术装备建设,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十三)建设秦巴武当特色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加强我市农业特色种质资源调查,加大优良特色品种繁育推广力度,大力推广圣水一号茶树良种、武当1猕猴桃良种、八里旺樱桃良种等地方特色品种。加大特色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力度,筹备建设市良种苗木基因库和繁育基地,推动我市种业加快发展。

(十四)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加强与中国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院校技术合作,围绕制约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展开联合攻关,加快推进秦巴山片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农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在全市开展十大农业重点技术推广活动,全面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十五)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组织好春耕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和秋冬农业综合开发农机化作业服务,打造特色产业机械化示范样板,大力推进新型机具推广运用示范,严格规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特色产业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力度。2021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84万千瓦,实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63.5%

五、完善农业配套体系,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十六)推动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推动落实《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持续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深入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推广数字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智慧畜牧系统、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全国一张图等数字农业应用示范,用信息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农村信息化服务普及,培训提升农民通过手机获取技能和信息的能力。

(十七)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好2020年至2021年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县项目,为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提供有力支撑。鼓励支持各地发展农村专业机械机收作业队、病虫害防治队、农产品销售大户等组织,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强畜牧、农机、蔬菜等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标准化生产意识,提升管理水平。

(十八)加强农业市场体系建设。组织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国内外大型农博会和农交会,促进产销对接。积极推广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型营销方式。鼓励引导企业到北京、武汉等大城市开设农产品直销店。完善流通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主导产业布局,谋划在各县(市、区)城区建立农产品专业市场。

六、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

(十九)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精心组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补短板三年行动项目,加大美丽乡村示范村、整治村申报一般国债力度。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完善农村人居环境设施运行管护机制,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指导各地科学选择改厕技术模式,加强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提高建设实效。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和处理长效机制,建设一批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中心。

(二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以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整治村建设为抓手,巩固我市生态宜居家园创建成果,鼓励支持各县市区重点在两线两边(竹房城镇带沿线、汉江沿线和十堰城区周边、丹江口库区周边),因地制宜打造连线成片的美丽乡村示范区。协调加快村庄规划工作,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全域全要素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农村道路、供水、能源、网络、住房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

(二十一)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积极推介乡村治理典型。加强农民负担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监管。做好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认定工作,开展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摸底调查,积极推荐申报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加强文明乡风建设,积极宣传优秀乡土文化,办好庆丰收感党恩主题农民丰收节。

七、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二十二)全面实施十年禁渔发挥农业农村部门牵头作用,加强同公安、市场监管、交通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强化日常监管和专项执法,适时开展联合执法,巩固退捕成果。建立完善十年禁渔长效机制,加强渔政执法队伍建设,落实机构、人员、装备、经费,提高执法监管能力和水平。加强巡河队伍建设,按照省定标准,配齐巡河护渔人员。积极争取可视化智能化监管平台项目,提高常态化监管能力和质效。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十年禁渔的浓厚氛围。

(二十三)加大农业面污治理力度。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积极推广替代生产资料和替代技术。抓好郧西县、房县、丹江口市3个市级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确保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有机肥生产企业扩规提质。积极示范推广农业面污绿色防治新技术和新模式,力争6个县(市、区)农业面污治理项目通过验收。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修复试点,积极争取新一轮国家农业面污治理项目。

(二十四)加强绿色农业示范建设。实施两带一园(竹房绿色有机农业产业带、汉江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带、城区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建设工程,制定完善绿色农业标准体系,全域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大力推广养殖沼气种植相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加大清洁能源建设力度,新增清洁能源入户2000户,新建沼气工程1500m³。高质量推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坚持八个一标准,确保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八、提高依法治农水平,保障农业发展安全

(二十五)强化农业执法监管。加大农资打假专项整治力度,严厉打击无证经营农药和制假售假等违法违规行为。抓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监管。持续打击违法调运生猪行为,促进恢复生猪生产。加强兽医兽药监管,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强化农机执法监管,深入推进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确保按期完成变拖清零任务。强化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抓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

(二十六)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推进巩固农业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切实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充实工作力量,加强执法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建设,提高执法监管能力和水平。

(二十七)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坚持”“两手抓,强化突出问题治理和执法监管,推行标准化生产和全程管控,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推广应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力度,不断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8%以上,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九、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二十八)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做好农村土地经营权颁证试点指导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并在全市复制推广。健全完善农村土地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妥善调处矛盾纠纷。

(二十九)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做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煞尾工作。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解决好改革遗留问题。加强对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营指导,及时总结经验做法。指导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平台建设。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合作运行模式,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村级债务化解。大力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创建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30家、家庭农场20家。

(三十)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积极推动各地出台宅基地管理制度,开展宅基地审批管理人员培训,大力宣传农村宅基地政策。配合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分类处置工作,坚决遏制新增乱占耕地建房问题。

十、加强部门自身建设,提升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十一)加强队伍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巩固深化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使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政治机关意识,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锻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一懂两爱三过硬)的新时代三农队伍。

(三十二)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工作实效,持续深化整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接受群众评价和监督,组织好党员干部 “双报到和文明创建志愿服务活动,深入联系群众,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继续推进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工作,不断优化改善农业行业营商环境。

(三十三)加强能力建设。加强农业农村系统法治建设,扎实开展普法教育,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强化调查研究,增强解决三农发展重点难点问题的能力。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文明单位创建、综治(平安建设)、信访维稳、档案管理、国安保密、安全生产(消防)、扫黑除恶常态化、爱国卫生运动、农业统计、对口帮扶和工、青、妇、老干部等工作,强化争先进位意识,确保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