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9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
011081360/2023-42050
主题分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文日期
2023年07月26日 16:59:02
发布机构
十堰市农业农村局
文号

民革十堰市委会:

    您提出的关于《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加快推进十堰现代农业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重点农业产业链支撑,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抓手,以农户增产创收为目标,聚焦短板、强化措施、汇聚合力,强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89家,其中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2家、省级63家、市级201家。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过亿元、5亿元和10亿元企业总数分别有97家、12家和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6家。全市共培育注册农民合作社11149家,位居全省第四;家庭农场7106家,位居全省第9。全市培育国家、省、市级示范社分别为37家、68家、191家;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分别为77家、123家。2022年,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348亿元,增幅25.8%,增速全省第一。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21.16亿元,实现可分配盈余1.9亿元,带动成员收入普遍高于非成员收入25%以上。

一、高度重视,不断完善保障措施。一是出台政策支持。围绕绿色食品饮料产业,起草了《十堰市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通过进一步加大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激发企业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开拓市场、鼓励企业以商招商、强化企业人才保障,力争培育壮大一批产值过十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起草《关于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送审稿),正在报审中。二是建立协调机制。全市建立了由市委农办牵头,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等10部门组成的十堰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局际联席会议制度,为全市上下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奠定基础。三是健全服务机制。根据重点产业链发展规划建立了重点产业链链长制,确定茶叶、食用菌、生猪、水果(柑橘、猕猴桃)、黄酒、木本油料等六大特色产业,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全市总链长,其他市领导担任细分产业链链长,按照“一条产业链、一位市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专家团队、一个工作方案、一套支持政策、一个工作专班”的服务机制,助推产业发展。四是建立目标考核机制。根据一主四优多支撑和重点产业链发展规划,每年市委1号文件,都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发展目标进行安排,并在年终开展考核。

二、科学规划,助推发展质效提升。一是明确十四五发展目标。《十堰市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引》中明确,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企业计划达到300家以上,其中主营收入过亿元、5亿元、1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达60家、30家、10家;《关于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中明确,到2025年,农民合作社将稳定在10000家左右,家庭农场力争达到12000家行政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实现全覆盖,农户入社率达到55%以上;县级及以上示范农场、示范社达到10%以上。二是明确产业提升突破方向。按照“做强优势产业、壮大潜力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思路,印发《十堰市突破性发展绿色食品饮料产业三年行动(2023-2025)方案》,计划到2025年,我市整体创建成为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重点市,其中创建全国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15个以上、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6个以上、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3个以上。饮料、渔业、食用菌、中药材、茶叶、水果、木本油料、黄酒等重点产业各培育1个地方特色明显、市场知名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区域公用品牌。全市有效使用绿色食品品牌120个以上,有机产品品牌40个以上,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30个以上。全市从事绿色食品饮料产业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到2家、80家和250家以上;绿色食品饮料综合产值突破1000亿元,其中加工产值突破700亿元

三、落实政策,不断激发发展活力。一是政策倾斜支持。结合省、市重点农业产业链体系建设,合理研究制定产业奖扶政策,将政策向产品精深加工、农业品牌创建、三产融合发展等产业链中、后端方面倾斜延伸,激发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活力。二是多方项目支持。开展全市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认定,拟认定37个示范村镇,市政府将统一公布。加大衔接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力度,今年的投入比例将不低于60%。支持经营主体开展基地建设、品牌宣传、良种繁育、科技研发等项目建设,2022年,联合市财政局拨付重点农业产业链专项资金以及农业产业专项资金6470万元。今年,已牵头组织开展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项目入库申报,择优遴选一批示范带动作用强、经营发展前景好的项目纳入市级项目库进行奖补。2022年,为竹溪县3家合作社、2家家庭农场争取省级项目扶持80万元。三是完善信贷支持。多途径开展银企对接,协调开辟授信门槛、信贷担保等“绿色通道”,积极组织经营主体向上争取贷款贴息等惠企项目,切实解决融资贷款难问题。今年,全市共为46家省级龙头企业83家农民合作社、106家家庭农场、2家规模猪场争取贷款贴息2252万元

四、培育引进,不断强化人才支撑。坚持培育与引进相结合,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扎实开展特色产业领军人才推荐、新型农村实用人才及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育、涉农企业大学生留(回)堰、“送科技下乡”活动,重点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分层分级分类开展种养、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培训,为产业发展增添新鲜“血液”。截至2023年6月9日,全市共培训高素质农民5354人,占全年目标任务107%(全年目标5000人),其中,经营管理型834人、专业生产型727人、技能服务型335人、农村电商122人、女农民110人、技能短训班3210人,组织参加省农业产业领军人才16人。市直重点举办了1期以“设施渔业”为主题的“全市乡村振兴暨主导产业主题培训班”,培训119人;举办了1期 “红雁领航”一村一名巾帼电商带头人培训班,培训95人;举办了1期“高素质农民培育暨现代青年农民培训班”,培训9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