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气象部门预测,我省6月至8月主汛期间,降水量偏少1至3成,可能因高温少雨发生阶段性干旱,抗旱形势复杂严峻,各地应牢固树立“抗大旱、抗长旱、抗连旱”思想。为有效应对当前旱情,提出以下水稻抗旱技术措施。
一、秧田控旺:缺墒晚栽导致秧龄时间延长,在秧龄5叶左右时,每亩秧田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50克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促蘖控长,延长秧龄形成壮苗。
二、节水插秧:有序开展水库放水、涵闸引水、泵站提水、移动抽水等,提高水源利用效率,千方百计保障水稻插秧用水需求。对缺水晚栽、迟栽的大龄秧苗,要适度加大栽插密度和每穴苗数。后期注重群体动态调控,保证有效穗数不减少,进而提高单产。
三、加强田管:薄水插秧,浅水分蘖,按照“两次晒田”技术进行晒田。及时追施分蘖肥。亩施尿素5~10公斤。做好病、虫、草害防治。重点防控“三虫三病”。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以及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
四、及时改种:6月中旬仍无法进行栽插的田块可酌情改种玉米、红薯、杂豆等旱粮作物。玉米选择耐干旱、高温、宜密植品种,提高播种质量,合理密植。红薯采用45°斜插法(深度8~10cm)配合“三水”栽插技术(苗蘸生根粉溶液+穴浇0.5L水+栽后覆土压实),可提高薯苗在干旱条件下的成活率。杂豆可酌情选择大豆、小豆、绿豆等生育期短、适播期长、抗逆性好的品种。(张凡、张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