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索引号
011081360/2024-32913
主题分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文日期
2024年08月06日 10:53:27
发布机构
市水产站
文号

8份我市阶段性降水较多,气温变化幅度较大,总体温度较7月来说有所下降,水产养殖进入生长旺季但水体环境变化较大,养殖水质、底质不稳定,容易导致病害滋生蔓延。广大养殖户注意加强生产管理,及时做好水质调控,谨防多变的天气对养殖生产造成的危害。

一、病预测

十堰市8月水产养殖常见多发病主要有: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车轮虫病、草鱼出血病、鲫造血器官坏死病、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白斑综合征、鳖腮腺炎病等。

1.细菌性败血症:主要危害对象为鲫、团头鲂、鲢、鳙、黄鳝、鳜、加州鲈等主要症状为鱼厌食,体侧充血,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该病病程较急、死亡率高

2.细菌性烂鳃病:主要危害对象青鱼、草鱼、鲫、团头鲂、鳜、加州鲈等。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体色变黑,头部黝黑。鳃盖骨内表皮常被腐蚀成圆形不规则的“天窗”。该病一般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水温越高、鱼的密度越高、水质越差,越易爆发,致死时间也越短。

3.细菌性肠炎病:主要危害对象为草鱼、青鱼、鲫、团头鲂、黄鳝等。主要症状为病鱼离群独游,厌食,腹部膨大,两侧有红斑,肛门常红肿外突,呈紫红色,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或血脓从肛门流出。常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等并发,危害较大。当水温在18℃以上时易发病,并导致流行。

4.车轮虫病:典型症状“白头白嘴”或“跑马”(环游不止)等鱼体的皮肤或鳃部大量、多种车轮虫寄生适宜发病水温20℃~28℃,是比较流行和危害较大的一种寄生虫病,全市各地的养殖区均有该病发生,特别是在养殖密集的鱼池,连续阴雨天气尤其容易引起暴发。

5.草鱼出血病:病原为草鱼呼肠孤病毒,主要危害草鱼鱼种及1足龄青鱼。患病鱼出现鳃盖或鳍条基部出血,解剖查验发现肌肉点状或块状出血、肠壁充血、肝脾充血等症状。水质恶化,鱼体抵抗力低下时易流行。水温20℃~30℃时易发病,25℃~28℃为流行高峰。

6.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由鲤疱疹病毒Ⅱ型(CyHV-2)感染鲫鱼而引起,以体表和内脏器官出血、充血为主要特征,10℃~33℃均可发病,22℃~28℃为疾病流行高峰。

7.传染性脾肾坏死病: 病原为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此病主要危害10厘米以上的鳜鱼,病鱼口腔周围、鳃盖、鳍条基部、尾柄处充血。部分病鱼眼球突出,有蛀鳍现象。25~34℃是该病适合流行的水温,28~30℃是最适流行水温。20℃以下时,鳜鱼一般不发病。

8白斑综合征:病原为白斑综合征病毒,主要危害对象为南美白对虾、小龙虾等。水温18℃~30℃时易暴发该病

9.鳖腮腺炎病:主要症状为病鳖全身浮肿,颈部尤其肿胀,背甲和腹甲有点状或斑块状出血;口和鼻有流血现象,咽喉内部常充血;腮腺灰白糜烂或呈红色,胸腔和腹腔中有血块,胃肠道贫血,腹中积有血水。流行水温25℃~30℃。

二、防控措施

1.科学管养夏季即将结束,一派秋高气爽,多变天气的出现,给秋季的池塘管理带来新一轮挑战,养殖生产进入决战期,不能放松警惕,定期对养殖水体水质进行监测关注水温、溶氧、氨氮、亚硝氮、pH重要指标变化,必要时应及时加注新水或投入微生物制剂调水或增设增氧机。定时定点投喂营养均衡且新鲜的饵料,对养殖对象的摄食情况和生长状态做好观察记录。

2.病毒性疾病防治措施。水产养殖病毒性疾病暂无特效药用于治疗,需重点加强预防措施。定期做好消毒杀菌,拌饲投喂免疫增强剂等,提高机体抗病力。

3.细菌性疾病防治措施。常规鱼类细菌病可用生石灰或国标渔用含氯、含碘消毒剂消毒,结合药敏试验,采用敏感度高抑菌效果好的抗菌药物进行拌饲内服,可配合使用大蒜素、中草药(如复方三黄散)和维生素同时内服,增强药效。

4.寄生虫疾病防治措施。根据不同寄生虫的机体结构和寄生规律选用合适药物,并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对已大量感染寄生虫病的池塘,可采用国标杀虫渔药治疗,尽量选择高效无毒药物治疗。

5.及时报告疫情。在渔业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养殖品种出现大规模发病和大量死亡现象,要及时向当地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情的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