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索引号
011081360/2024-26626
主题分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文日期
2024年06月11日 15:24:25
发布机构
市水产站
文号


6月我市气温上下波动明显,再加上进入生产旺季后,鱼类代谢加快,饲料投喂量加大,残饵粪便增多,病菌活动频繁,极易引发水产养殖病害。注意及时观察水质以及鱼类活动情况,提前做好病害防控工作。

一、病情预测

6月我市水产养殖常见多发疾病主要有: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草鱼出血病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白斑综合征锚头鳋病、车轮虫病、鳖腐皮病、黏孢子虫病等。

1.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病原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在水温9℃以上均有流行,主要危害对象为鲫、草鱼、团头鲂、鲢、鳙、黄鳝、鳜、加州鲈等,可通过病鱼、病菌污染饵料、用具以及水源等途径传播,鸟类捕食病鱼也可造成疾病在不同养殖池间传播。该病具有病程较急、死亡率高等特点。

2.草鱼出血病:主要危害草鱼鱼种及1足龄青鱼。水质恶化,鱼体抵抗力低下,易使草鱼出血病流行。水温20℃~30℃时易发病,25℃~28℃为流行高峰。

3.烂鳃病:该病一般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烂鳃病主要有两种:寄生虫性烂鳃病和细菌性烂鳃病。危害对象主要有青鱼、草鱼、鲫、团头鲂、鳜、加州鲈等。

4.细菌性肠炎病:由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可感染青鱼、草鱼、鲢、鳙、鲫鱼等多种淡水鱼,常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等并发,是养殖鱼类中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当水温在18℃以上时易发病,并导致流行。

5.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由鲤疱疹病毒Ⅱ型(CyHV-2)感染鲫鱼而引起,以体表和内脏器官出血、充血为主要特征,10℃~33℃均可发病,22℃~28℃为疾病流行高峰。

6.白斑综合征:主要危害对象为南美白对虾、小龙虾等,水温18℃~30℃时易暴发该病,临床主要症状为虾行动异常,弹跳无力,活力下降并很快死亡。虾体甲壳上出现白点,直径小于3毫米或连成片,部分虾仅有少量或几乎没有白斑。

7.锚头鳋病:病原为锚头鳋,主要危害各种淡水鱼类,感染率高,感染强度大,流行季节长,水温在12℃~33℃均可繁殖。大量锚头鳋寄生时,鱼体犹如披着蓑衣,又称“蓑衣虫病”。

8.车轮虫病:病原为车轮虫,主要危害各种淡水和半咸水鱼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适宜水温20℃~28℃。车轮虫一般寄生在鱼类体表、鳃和鼻孔处,大量寄生时会刺激鳃丝分泌黏液,形成黏液层,妨碍病鱼呼吸。

9.鳖腐皮病: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等多种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水温20℃以上易发病并流行,温度越高,发病率越高。在温室养殖中一年四季都有发生,稚、幼鳖至成鳖均易感染。一旦发病,持续期长,危害较大。

10.黏孢子虫病:由于黏孢子虫在鱼体寄生、繁殖引起,主要危害草鱼、鲢、鳙、鲤、鲫、黄颡鱼等,对鱼种危害极大。发病时,眼可见寄生虫部位有灰白色点状或瘤状胞囊,鱼体消瘦发黑,离群独游或狂游。

二、防控措施

1.科学管养夏季是养殖生产旺季,夏季池塘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要定期对养殖水体水质进行监测关注溶氧、氨氮、亚硝氮、pH重要指标变化,必要时应加注新水或投入微生物制剂调水或增设增氧机。定时定点投喂营养均衡且新鲜的饵料,对养殖对象的摄食情况和生长状态做好观察记录。

2.病毒性疾病防治措施。水产养殖病毒性疾病暂无特效药用于治疗,需重点加强预防措施。定期做好消毒杀菌,拌饲投喂免疫增强剂等,提高机体抗病力。

3.细菌性疾病防治措施。常规鱼类细菌病可用生石灰或国标渔用含氯、含碘消毒剂消毒,结合药敏试验,采用敏感度高抑菌效果好的抗菌药物进行拌饲内服,可配合使用大蒜素、中草药(如复方三黄散)和维生素同时内服,增强药效。

4.寄生虫疾病防治措施。根据不同寄生虫的机体结构和寄生规律选用合适药物,并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对已大量感染寄生虫病的池塘,可采用国标杀虫渔药治疗,尽量选择高效无毒药物治疗。

    5.及时报告疫情。在渔业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养殖品种出现大规模发病和大量死亡现象,要及时向当地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情的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