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市“三农”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深入实施强县工程,确保守住粮食安全、生态环保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任务,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十堰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作出“三农”新贡献。全年主要目标是:粮食总产16.7亿斤以上,油料总产3.6亿斤以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5%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一、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一)坚定不移稳定粮油生产。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将粮食生产面积、产量等指标纳入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责任制、乡村振兴等考核,压紧压实地方党委政府责任。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稳面积、增单产,力争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18.2万亩、产量16.7亿斤以上。积极争取中央、省级粮油生产项目,实施好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提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油菜轮作和扩种等项目,办好示范样板。打好春耕、秋播粮油生产两大战役,遴选发布农业主导品种和农业主推技术指南,推广优良品种和“三适播种”。开展复合种植(种养)绿色低碳模式研究示范。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落实田间管理措施,夯实粮油丰收基础。(责任单位:种植业科、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有关单位、科室)
(二)抓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实施绿色生产应用行动,蔬菜(食用菌)播种面积及产量分别达到139万亩、191万吨。支持企业新建产后预冷、贮藏保鲜、分级包装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便利企业产销更多“本地菜”。持续推进生猪扩能延链、牛羊提质增量、禽蛋稳产增效,全市猪、牛、羊、禽出栏分别达到174万头、7.3万头、93.5万只、3830万只。推广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水产绿色圈养技术等绿色健康养殖模式,水产品产量达到5.67万吨。(责任单位:市蔬菜产业发展中心、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市水产局、信息统计科)
(三)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大优质种、特色种、专用种等农业品种开发利用力度。组织认定市级农作物新品种展示评价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10个以上。加强农业主导品种推广应用,加大农作物新优品种展示示范和宣传推介力度,推进高产、绿色、优质、高效品种更新换代,加强种子保供调度,服务农业生产用种需求。(责任单位:市农科院、市种子局)
二、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持续推进撂荒地清理整治,加强部门协同,坚持分类施策,有序推进整治利用,确保完成年度撂荒耕地清理整治任务。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实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2%以上。加大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措施推广力度,进一步健全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开展年度耕地质量监测和等级评价。(责任单位:种植业科、市环保站、市耕肥站)
(五)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建设数量和质量并重,加快推进中央财政投资15.36万亩和增发国债投资9.3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加大示范民心工程创建力度。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与水利灌区排灌设施一体化项目、撂荒地和废弃园地连片治理、粮食主产乡镇整区域推进、补齐美丽乡村基础设施短板结合建设,提高项目综合效益,完善建后管护机制。(责任单位:农田建设科)
(六)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加快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各项工作,加强三普全程质控。按时完成6803个样点的外业调查采样和内业测试化验工作,启动三普成果汇总编制。(责任单位:农田建设科)
(七)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实施防灾减损夺丰收行动,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加强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会商,科学研判灾害发生趋势,发布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组织技术力量指导受灾地区恢复生产。狠抓“虫口夺粮”,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及时开展应急防控,深入推进联防联控、统防统治。发挥农业保险作用,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加强全市外来入侵物种防控,落实“一种一策”防控策略,开展福寿螺、加拿大一枝黄花等重点外来入侵物种示范防除。(责任单位:种植业科、计财科、科教科、市植保站、市环保站)
三、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八)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围绕重点农业产业科技需求,加强与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协作攻关,组建知名专家领衔的服务团队,赋能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稳步实施农业产业“515”行动和农业科技“五五”工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发挥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食用菌、特色蔬菜)、武当山茶研究院、房县黄酒产业研究院的科技支撑,推进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责任单位:市农科院、市蔬菜产业发展中心、产业指导科)
(九)提升设施农业发展水平。建设十堰智慧农业管理平台,推广一批数字化设施农业创新应用示范案例。稳步发展设施渔业,推广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模式,力争新增设施渔业50万立方米。推动郧阳区汉江鲟鱼谷项目三期、丹江口市石鼓镇“丹江鱼乡”现代渔业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支持郧阳区鑫运农业开展拟尖头鲌等土著鱼类驯养繁育与开发利用。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建设食用菌百万棒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市蔬菜产业发展中心、市水产局、信息统计科)
(十)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支持房县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支持郧阳区申报创建“全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培育市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20个,建设市级农机化示范基地10个,推广移动式粮食烘干设备,新(扩)建粮食烘干中心3个,新(扩)建育秧(苗)中心3个。研发生产丘陵山区适用农机具,推广农用北斗终端200台(套),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9.5%以上。(责任单位:市农机服务中心)
(十一)加强农村人才支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带头人“头雁”项目、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分层分级分类培训高素质农民5000人。继续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积极引导学员创业创新,办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双创大赛。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深入实施“一品多名技术员计划”。(责任单位:科教科)
四、抓好农业产业链建设
(十二)搭建供应链平台。用供应链思维谋划推动农业重点产业链建设,聚焦产业链“来不了、供不上、出不去”等难点堵点,在六大农业重点产业链和设施渔业中选择1—2个主导产业,探索搭建“上控资源、下控渠道”的供应链平台,建立“从种源培育到种(养)殖、到收获、到加工、到包装、到销售”的全链条闭环体系,通过搭建高效供应链,从而重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责任单位:产业指导科、信息统计科、市水产局)
(十三)强化龙头企业培育。实施农业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培育壮大工程,建立龙头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每条链选择3家左右企业重点支持,通过资本运作、技改扩建等方式,提升链主企业生产能力、经营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实施农业企业专精特新培育工程,锻造更多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新增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20家以上。(责任单位:产业指导科)
(十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立农产品加工业月通报制度。支持企业建立标准化的生产加工体系,鼓励企业围绕市场消费需求开发功能食品饮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制定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支农资金结构,农业重点产业链等相关项目资金重点用于支持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力争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0家以上,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240亿元,同比增加10%。(责任单位:产业指导科、计财科)
(十五)持续培育农业品牌。融合“武当山”“丹江水”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完善从标牌到品牌、名牌、王牌梯次培育机制。发挥农业品牌(产业)联盟作用,做强叫响“武当山茶”“武当山珍”“房县黄酒”等区域公用品牌,壮大武当山水等本地水品牌,支持各县市区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创建县域区域品牌),新增“三品一标”50个以上。创建国家生态农场1家、省级生态农场2家。(责任单位:信息统计科、产业指导科、市绿办)
(十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采取“线上+线下”同步推进方式,稳定十堰、武汉等现有市场,扩大京津冀市场,开拓粤港澳大湾区等新市场。新增国内大中型城市十堰优质农产品直营店、加盟店5个以上。策划举办绿色食品饮料产业发展大会、“武当山茶”论坛·2024年十堰市茶商大会、中国·十堰食用菌国际博览会。(责任单位:信息统计科、产业指导科、果茶产业链专班、市蔬菜产业发展中心)
(十七)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种(养)加销一体化,力争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1个;拓展农村多元价值,聚焦重点区域,发展农文旅多种业态,力争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家;以武当山、丹江水为媒,开发“农夫山泉+武当山茶”“武当山水+武当山茶”“丹江水+丹江鱼”等融合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责任单位:产业指导科、发展规划科、果茶专班、市水产局)
五、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十八)加速创建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重点市。加速推动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重点市、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80万亩)创建,力争通过农业农村部6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批复。启动湖北省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创建4个以上。加快推进农耕农品、名特优新、良好农业规范基地等登录认定。(责任单位:市环保站、安全监管科)
(十九)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贯彻实施《十堰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条例》。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确保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5%以上。深入实施房县中央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9%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农膜回收率稳定在84%以上。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力度,培育千吨以上综合利用市场主体60家,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4%以上。推动设施渔业履行环评手续,确保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办好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推广绿色种养技术,促进茅塔河流域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探索建设无垃圾、无化肥、无塑料、无污染、无公害“五无乡镇”试点。(责任单位: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市植保站、市耕肥站、市环保站、市能源办、市水产局、科教科、发展规划科)
(二十)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持续压紧压实主体、主管和属地责任,巩固禁捕退捕成果。聚焦禁渔焦点难点,坚持协同打击,系统治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提高常态化监管质效。配强车船执法装备,加强渔政执法能力建设。强化暗访监督,紧盯重要时段、重点水域,堵塞监管漏洞,完善禁捕网格化管理体系,落实长效机制。(责任单位:市禁捕办、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
六、提高农业项目工作水平
(二十一)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聚焦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和绿色食品饮料产业发展,突出高标准农田建设、设施农业、现代种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等重点,谋划、储备农业项目100个以上,总投资200亿元以上。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34个,总投资13.27亿元;社会资本投资项目46个,总投资160亿元。(责任单位:计财科)
(二十二)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加快燕京啤酒、华润怡宝建设,支持芙丝矿泉水发展,改造提升农夫山泉均州工厂生产线。完成高标田建设、渔政执法装备、野生植物保护、鲟鱼谷二期、郧西县智慧绿谷、房县三海黄酒小镇等在建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建成投产。推动“丹江渔乡”现代渔业产业园项目、郧西国家数字设施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项目、茅箭区黄精现代设施工厂化种苗繁育和深加工建设等项目尽早开工。(责任单位:计财科)
(二十三)加强农业招商引资。聚焦京津冀、粤港澳、苏浙鲁等地对接龙头企业、百强企业,联系行业协会、驻外商会,引进农业产业开发、市场建设、科技创新等重大项目,力争新增社会资本投资50亿元以上。协调服务丹江口康师傅纯净水、泰国天丝红牛等项目正式签约。(责任单位:计财科、产业指导科)
七、扎实推进乡村建设
(二十四)持续实施强县工程。健全强县工程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紧扣县域经济、县城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治理、人居环境等考核指标,以10项重点工作为抓手,加强日常工作调度和督促指导,在确保丹江口市继续保持先进的基础上,集聚资源要素,重点支持基础条件较好的两个县市区补齐短板弱项,争创强县工程“先进县”。协调相关部门抓好省级强县工程试点,形成更多可复制推广的经验。(责任单位:秘书科)
(二十五)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建立部门协商制度,形成工作合力。围绕家美、院美、村美、心里美、风尚美“五美”共建,突出治厕、治水、治垃圾等重点,大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深入开展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共同缔造活动,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环境卫生红黑榜等做法,引导农民参与人居环境评比和监督。因地制宜推广太阳能路灯900盏。实施好丹江口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确保发挥效用。(责任单位:发展规划科、市能源办)
(二十六)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强化改厕工作全过程管理,发动群众参与,摸清改厕底数,确定改厕对象,做到愿改尽改,全市新改建户厕10854户。严把选址、技术、标准、验收四道关口,提升改厕质量。健全完善农村户厕日常管护和粪污治理机制,常态化开展问题厕所摸排。推进农村户厕改造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相衔接,实现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责任单位:发展规划科、市能源办)
(二十七)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档升级乡村建设“六件事+”,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40个,接续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50个。优化完善考评方案,明确创建重点,加大政策支持,激发各地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热情。引导示范村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线上、线下媒体宣传,吸引人才返乡,激发乡村活力。(责任单位:发展规划科)
八、强化农村改革创新
(二十八)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争取全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稳定在45万亩以上。指导各县市区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支持竹山县选择1个村承担“小田并大田”省级试点,支持茅箭区选择1个村承担“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省级试点。(责任单位:市经管局)
(二十九)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创建市级示范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40家。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指导规范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积极争取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县6个。(责任单位:市经管局)
(三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市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监管机构,加强对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和服务。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风险防控制度。推进郧阳区农村集体收益分配权抵押担保、有偿退出和继承全国试点工作。盘活利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鼓励以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方式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集体经营性收入 10 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到 65%以上。积极发展乡村运营公司,鼓励群众参与运营、共享运营。(责任单位:市经管局)
(三十一)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持续培育家庭农场,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新培育家庭农场1000家,农民合作社稳定在1万家,新增市级及以上示范农场60家、示范社40家。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提升行动,引导小农户成长为家庭农场、家庭农场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鼓励和引导各地培育发展联合社、家庭农场联盟。组织举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市级辅导员培训班1期。(责任单位:市经管局)
(三十二)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强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持续实施“5115”典型培育工程,深入开展清廉村居建设,培育省级典型村4个、市级典型村10个。持续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牵头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建设文明乡风。(责任单位:市经管局、发展规划科、机关纪委)
九、加大农业行业监管力度
(三十三)抓好行业安全生产监管。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深入推进农业农机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常态化开展畜牧、农村能源、渔业、农机、农业投入品、设施农业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切实防范化解事故风险。开展“厂中厂”“园中园”安全生产和消防专项整治雷霆行动,有针对性组织应急救援演练,着力提升应急处突能力。强化动物及动物产品检验检疫,确保全年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责任单位:安全监管科、种植业科、畜牧兽医科、农机科、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市能源办、市水产局)
(三十四)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加强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监管,严格落实档案记录制度,引导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开展豇豆、水产养殖重点品种药物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加强风险预警监测,完成定量检测任务达到1.8批次/千人以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97.6%以上。扎实开展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亮证行动,推动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责任单位:安全监管科、畜牧兽医科、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市水产局、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
(三十五)加强农业综合执法监管。扎实开展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和品种备案工作,做好农药质量监督抽查。强化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加大对畜禽养殖、屠宰加工等环节的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行为。组织开展重点时节农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工作,坚决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案件办理力度,确保案件投诉受理率达100%。(责任单位: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法规科)
十、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三十六)加强政治机关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以“六比六看”大比武活动为载体持续深化能力作风建设,扎实开展“五亮五共”活动等,抓实党内政治生活、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意识形态等重点工作。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一岗双责”。深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认真组织开展好集中性纪律教育,强化以案促改促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好政治巡察工作,强化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持续深化清廉机关建设。(责任单位:机关党委、机关纪委)
(三十七)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深入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作风,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以“创一流、争第一、干唯一”的标准推动各项工作争先进位。加强干部日常管理,规范人事工作程序,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做好公务员日常考核。坚持政治标准和正确的用人导向,广辟途径培养干部、精准识别考察干部、拓宽视野选拔干部,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干部队伍。(责任单位:机关党委、人事科)
(三十八)优化法治平安建设。抓好年度普法工作,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活动,配合做好领导干部法律法规宣讲活动,积极参加无纸化学法考试。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行政村覆盖率100%。履行部门法治机构职责,认真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公平性竞争审查等工作。统筹抓好文明单位创建、综治、平安建设、禁毒、信访维稳、国安保密、安全生产消防、扫黑除恶常态化、爱国卫生运动、档案管理、对口帮扶和工、青、妇、老干部等工作,力争各项工作跑出“加速度”。(责任单位:办公室、法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