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17年农业工作要点》的通知

索引号
011081360/2017-00001
主题分类
其他
发文日期
2017年02月16日 00:00:00
发布机构
十堰市农业农村局
文号

  各县(市、区)农业局、武当山特区农村工作局,局属各单位,局机关各科室: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经局党委研究,现印发《2017年农业工作要点》。希望各地各单位进一步竞进提质,不断提高指导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的水平,不断提升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群众的水平,加大改革创新工作力度,加快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建设步伐,切实保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十堰市农业局

  2017年2月3日

  2017年农业工作要点

  2017年,全市农业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明确围绕“一条主线”,坚持“两大重点”,建设“五个一批”,把握“五个抓手”的总体思路,着力农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发展,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力争优势特色产业质效显著提升,山区现代农业跃上新台阶;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产业增收脱贫实现新突破;绿色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生态农业实现新进步;体制机制创新迈出新步伐,新型农村经营体系实现新发展。

  ——一条主线:就是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着力推进农业发展结构转型、方式转变、动力转换。

  ——两大重点:就是坚定不移地推进“61”产业强农计划,着力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坚定不移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着力促进山区农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个一批:就是进一步突显重点、聚焦亮点,建设一批特色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培植一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打响一批特色农业知名品牌,着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五个抓手:牢牢把握项目农业、依法护农、产业扶贫、机制创新等工作着力点,突出抓好党的建设,切实转变职能,创新方法,以铁的担当、实的招数,开创全市农业工作新局面。

  围绕上述思路和总体目标,2017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是:粮食总产量20亿斤以上;水产品总产量1.2亿斤;农业产值增长4.5%;新建特色产业基地5万亩,改造中低产园15万亩;农产品加工综合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1.3:1;特色产业和新型经营主体素质提高,效益增加;科技水平提升,服务增强。

  一、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现代农业发展新动能

  明确主攻方向。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内涵,针对我市特色农业高标准基地数量少、优质特色产品比例低、生产技术不规范、农业经营主体实力弱,农业供给体系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以农业标准化为突破口,建立完善标准化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用标准化提升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培育农业转型发展的新动能。将2017年作为农业标准化行动年,把标准化贯穿于特色产业开发的全过程。在生产环节,通过品种改造、土壤改良、方式改变,建设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和质量;在加工环节,通过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工艺和产品标准,大力开发农业“三品一标”产品,引导农产品加工业由多而杂、小而全的初低端走向特而优、精而美的中高端,提高农产品的供给效率;在营销环节,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等新业态,通过统一标准、标识,建设标准化营销网络,提升特色产品美誉度和竞争力,转变供给方式,提高供给水平。推进经营管理标准化,培育一批懂标准、用标准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增强农业标准化经营主体的供给能力。

  优化产业结构。顺应绿色消费潮流,突出山区农业特色,坚定不移地把做大做强生态特色产业作为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跳出农业内部调整的思维定式和数量面积简单增减的方法局限,着力粮经饲统筹、种养加循环、三次产业融合,优化产业布局。坚持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稳定粮食总产。加大优势特色资源开发力度,大力培植特色产业,打破行政区划界域,重点建设秦巴武当山区有机茶产业带、丹江口库区绿色水果产业带、二高山及高山道地中药材产业带、以库区为主的生态水产品产业带,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一区一业,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高特色资源加工转化率;大力推广生态种养模式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优质特色农产品增量提质,强化品种调整和质量提升,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启动全市整体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拓展农业多功能,以此释放产业结构新动能,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二、突出产业生态“两大重点”,聚集现代农业发展新优势

  坚持产业强农,深入推进“61”产业强农计划。围绕建设六大百亿元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目标,按照全产业链提质、全价值链增效、全要素链优配,深化产业建设内容,着力基地做强、产品做优、品牌做响,全面提升特色产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大力推进基地建设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稳面积、重改造、强管理、提高产出效率;农产品加工由单纯增量向增量与提质并重转变,开发名特产品,发展精深加工,扩大加工规模,实现速度与质效齐头并进;品牌建设由“百家姓”向“大家族”转变,打造大品牌,开发大市场,提高山区特色产业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着力把六大特色产业建成山区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加速推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跨越。

  坚持生态美农,深入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坚持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兼备型的优势特色产业,大力推广林下间套、多元复合等生态农业种养模式,大力开发替代农业生产资料和技术,走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发展之路。加强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力度,深入实施秸秆资源化利用加工示范项目和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加工利用示范项目,确保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加大《湖北省耕地质量保护条例》贯彻实施力度,实施耕地质量保护提升项目;加大规范整治水库养殖行为工作力度,如期完成“清网行动”任务,大力发展水产健康养殖;办好全国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示范综合治理试点,大力推广种养加结合的循环农业建设模式和经验,积极探索生态农业新技术和新途径,保护生态环境,绿化山区农村,建设美丽乡村。

  三、着力建设“五个一批”,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亮点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政策诱导”的总体方略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建立定领导、定专班、定专家、定目标、定责任的“五定”机制,集中项目、集中投入、集中人力,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整合方方面面的资源,推动“五个一批”建设,使其成为全市现代农业的新亮点。

  ——建设一批特色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围绕六大重点特色产业,在重点产区、重点乡镇,分区、分批、分类选择建设一批市级标准化核心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全市特色产业基地提档升级。2017年,茶叶、林果等重点产业新建标准化示范基地20个以上。重点龙头企业、重点专业合作社、重点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全面建立生产管理台账制,所经营的基地要率先达到标准化。争创国家茶叶、柑桔、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园艺作物标准园。加大特色产业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的研发制定力度,研发制定10个以上特色产业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以此掌握话语权,抢占制高点。通过提升基地标准化水平,提高优质特色农产品比例,确保特色产业基地亩平产出提高20%以上。

  ——做强一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全力支持郧阳区、房县、丹江、竹溪等4个省级农业产业化园区和丹江、竹山2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增量扩规、提档升级。加快丹江口市、郧阳区、房县等地建设百亿元农产品加工园区步伐,努力提升竹溪、竹山农产品加工园区水平和规模。加大农产品加工园区技术服务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园区为载体,推进企业联基地、带农户,促进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培植一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大农业产业化领军企业培植力度。全力推进武当道茶产业集团组建和武当茶城建设,建立新型运作模式与机制,着力打造茶产业“航母”。各县(市、区)都要选择3-5家以上农业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尽快使其成为本行业的领军企业。大力发展家庭农(牧)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其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植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主体,力争上述三类经营主体分别增加100家、150家和1000个。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和服务力度,引导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千方百计盘活农业部门的人才、技术资源,建立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农技人员投身科技兴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六个一”专家团队建设,建立完善技术攻关目标责任制,每个团队每年至少要攻克1-2项重点关键技术。加大重点技术推广力度,着力推广粮油经特作物绿色增产增效综合技术、优质农产品加工综合技术、农林牧渔循环结合综合种养技术、品种选育与高产高效栽培综合技术、化肥减量使用与绿色植保综合技术、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防治技术、水产健康养殖与减养增效综合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综合技术等一批重点适用技术,每类技术都要配套若干子技术,确定技术路线和示范推广方案,每项技术都要有示范样板,切实提高科技兴农的水平。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技术合作,与华中科技大联合开展“带电质子在绿茶储运保鲜中的应用”等关键技术攻关。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加强“12316”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互联网+农业行动”,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技术集成,提升科技推广服务的能力和效果,助推现代农业提档升级。

  ——打响一批特色农业知名品牌。把品牌打造作为提升山区特色农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继续加大武当道茶品牌宣传力度,重点做好国际道教论坛武当道茶推介、武当道茶品牌战略规划研究发布会等活动。整合资源,突出特色,着力打造房县小花菇及木耳、丹江鲌鱼、马头山羊、郧阳木瓜、神农本草、房县黄酒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特色品牌,尽快将其打造成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影响的知名品牌。精心组织山区优势特色农业品牌参加国际国内大型农博会,加大品牌宣传营销力度。加大特色农产品老字号的挖掘开发力度,提高我市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四、把握“五个抓手”,激发现代农业发展新活力

  ——以项目农业为抓手,培植发展后劲。精心实施在建项目。加快国际农发基金(IFAD)秦巴山区十堰市农业特色产业开发项目实施步伐,加快项目提款报账进度,加强项目监管与跟踪,确保项目资金发挥更大效益。认真组织好郧西县和丹江口市两个国家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示范项目,力争将其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的示范样板。着力实施农村能源项目,新增清洁能源入户工程4000户、户用沼气1000户、小沼工程50处、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2处、生物质炉2000台。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项目,市县分工,联动协作,创新工作方法,开展“十佳职业农民”评选,确保完成项目任务。精心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认真研究国家及省农业项目投资政策,高质量建好农业项目库,积极捕捉信息,主动向上争取,建立项目专班,加强跟踪协调,力争我市有更多更大的项目进入国家和全省项目规划。充分利用我市与北京对口协作这一平台,巧打南水北调生态建设牌,以项目为纽带,组织开展经济技术协作活动,实现调水区和受水区的合作共赢。

  ——以依法护农为抓手,优化发展环境。认真落实党在农村中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指导规范新型经营主体有序发展。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好“三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试点。强化农民负担及惠农政策落实监管,确保不发生农民负担重大恶性案件。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安全责任体系,推广“四查一检” (查制度、查记录、查用肥用药、抽查样品)监管工作方法,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确保农产品质量总体合格率稳定在 97%以上。进一步加强农业执法宣传,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突出抓好春、夏、秋季农资监管集中执法活动,确保农业生产安全。探索建立以农资经营门店、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执法人员为主体的市场巡查、农资抽检、农产品抽检数据库,加强行政执法大数据的运用、处理能力。加强执法培训,进一步落实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不断提高农业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农业法制教育,组织开展“七五”普法系列宣传活动。

  ——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夯实发展基石。把产业开发作为农村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攻坚富的根本措施,积极投入到产业扶贫之中,主动作为,善作善为。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帮助指导贫困村和贫困农户做好产业发展规划,最大限度规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确保农民产业开发能致富、稳得住。组织开展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和“技术下乡”活动,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和千万户。帮扶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对贫困户在信息提供、政策宣传等方面的支持。深入开展“企业带农户”活动,组织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基地、带农户,与贫困农户建立紧密长久的帮扶关系,帮助农民脱贫增收。对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积极争取贷款、贴息、种苗补助、综合奖补等方面政策项目支持。加强农业部门驻村帮扶工作,壮大产业基地,优化脱贫项目,在产业扶贫的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民思想教育,促进贫困村物质和精神的“双脱贫”。

  ——以机制创新为抓手,激发发展活力。抢抓非农资本和社会资本转型投入农业产业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以特招商,引进境外知名企业和资本来我市投资建厂,开发产业。引导鼓励返乡下乡人员回乡创业创新,领办产业基地,搞活产品流通。创新土地规模经营新机制,引导支持农民在自愿前提下,将土地、基地、山场等生产要素,通过租赁、转让、参股等方式,向龙头企业和其它经营主体流转,推进土地变股金或股本,农民变员工或工人,增加农民财产收入和务工收入。完善政策激励机制,积极争取政府出台落实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设立并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对“五个一批”建设予以支持。千方百计盘活事业,优化服务。深化生态农科院创建,支持市蔬菜贸易服务中心、市科技学校改革发展创业绩,鼓励农业事业单位和农业科技人员依托业务和专业,到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创造创业、建功立业。

  ——以党建工作为抓手,营造发展气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健全和规范“三会一课”制度,坚持开展“支部主题党+双十星”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做到政治合格、作风纪律合格、品质合格、发挥作用合格。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第一责任和“一岗双责”,认真落实“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坚持民主集中制,维护班子团结统一,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弘扬“求是、创新、敬业、为民”的行业传统,大力倡导务实重行的工作作风,深入实际调研,求真务实谋策,脚踏实地做事,勤政为民创业。加强干部职工能力建设,提高部门履职能力。加强制度建设,全面推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和履职尽责项目清单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措施落到实处。深入推进文明单位创建、五城联创,切实抓好综合治理、计生卫生、档案管理、国安保密、安全生产、农业统计、对口帮扶和工、青、妇、老干部等工作,用良好的部门形象,营造农业加快转型发展的强大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