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农业工作要点

索引号
011081360/2016-00431
主题分类
其他
发文日期
2016年02月03日 00:00:00
发布机构
十堰市农业农村局
文号

2016年农业工作要点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全市农业工作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生态为本、稳粮强特、提质增效的工作方略,以构建高效生态产业体系为主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特色产业基地标准化、农产品加工规模化、技术应用集成化、生产经营集约化、农产品品牌化、三产发展融合化,启动实施“61”特色产业强农计划,加快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
  具体目标是:农业产值170亿元;粮食总产量20亿斤以上,油料总产量2.5亿斤以上,水产品总产量1.2亿斤;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新建特色产业基地8万亩,改造中低产园20万亩;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新认证“三品一标”品牌10个,农产品加工产值430亿元。保证主要农产品的稳定有效安全供给。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提升科学谋划农业发展的水平。围绕到2020年,把茶产业、中药材产业、林果业、蔬菜产业、畜牧业、水产(饮品)业等六大特色产业均建成综合产值达百亿元产业,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一千亿元,摸清产业发展现状,找准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明确基地布局、龙头培育、品牌打造、园区建设等重点工作,研究提出具体的工作措施和支持政策。进一步论证编制《十堰市“十三五”现代农业暨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分产业、分专业制定分规划或实施方案,明确规划实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二、进一步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水平。积极开展省级示范社、示范农场创建,做好市级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示范专业大户评选活动。完成100个重点村审计任务。新增注册登记农民合作社100家以上、家庭农场100家以上,培育专业大户1000家以上。在规范和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运行机制和活力上下功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土地流转健康有序发展,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三、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途径,围绕“五个一批”工程,即建设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培植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推广一批生态高效科技示范应用模式、建设发展一批农产品加工大县和园区、全面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千亿元工程建设。积极争取出台扶持政策,完善目标考核。积极引导和支持有实力、有条件、有积极性的龙头企业创建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积极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招商引资,帮助建立园区企业融资平台,协调解决园区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的资金需求。整合科研资源,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增强产业科技含量。鼓励科技人员到园区领办、合办、服务企业,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完善人才奖励机制,吸引科技人才参与园区建设。
  四、进一步提升三产融合发展的水平。着力开展标准园创建活动和园艺作物“三品”提升(提升品种改良、提升品质改进和提升品牌创建)行动,不断提高基地素质,创建一批市级标准园。加快发展农业服务业,创新流通方式,完善流通网络。加快推进蔬菜贸易中心市场建设。充分开发农业的多功能性,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推进农文旅融合。引导民间资本,投入休闲农业开发,提升休闲农业质量,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加大国家级一村一品和休闲农业示范点的创建工作力度。着力引导农业走出去,进一步开拓食用菌、茶叶、柑桔等农产品国际市场,力争由产品走出去向企业走出去、产业走出去发展。做响品牌文化,提升品牌价值,举办武当道茶博览会。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全国、全省重点农业展会。
  五、进一步提升科技兴农的水平。建立健全“一个主导产业、一名首席专家、一个示范基地、一套技术模式、一个服务团队”的“五个一”产业服务机制。坚持立足产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健全培训教育体系,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养一批农业实用人才,开展第三批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及领军人才评选工作。进一步加强粮油高产创建、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控与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工作,加大适用新技术推广普及力度。深入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补助项目,带动农技推广服务效能提升。围绕农业科技研发团队,依托重点科技研发机构、高等院校等科技创新资源,联合十堰农业科研单位及企业共建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利用。推进丹江口库区(十堰)生态农业研究院建设,充分发挥汉江生态经济带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科技支撑作用。
  六、进一步提升农业环境综合治理的水平。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的原则要求,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攻坚战。充分发挥市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领导小组的综合协调作用。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广秸秆肥料化、燃料(能源)化、饲料化和基料化利用技术,开发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利用模式,推进地膜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办好农业面污治理示范点。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工作。积极推广示范以沼气为纽带,种养沼结合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坚持发展农村能源,实施清洁能源入户工程,推广太阳能热水器、生物质炉等新型农村能源。
  七、进一步提升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加强涉农部门协作,促进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资源整合,围绕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建立一批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加强农业信息统计工作,围绕成本调查,生产预测、市场监测、价格预警等重点环节,努力实现农业统计和市场监测预警工作提档升级。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力争建成市级公共平台。提高12316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应用水平,完善专家队伍和信息员队伍,进一步办好《十堰农业信息网》、《十堰惠农手机报》,推进农业信息服务进村入户。
  八、进一步提升产业精准脱贫工作的水平。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对精准脱贫工作的统一安排部署,切实抓好以农业特色产业脱贫为造血功能的精准脱贫工作。一是会同发改、扶贫、财政、旅游等部门,做好农业产业脱贫规划。选好产业脱贫项目、建好产业扶贫基地,着力目标精准到位,夯实产业精准脱贫的基础。二是积极探索产业精准脱贫工作机制。积极引导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参与产业精准脱贫。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帮带、农民参与、农企共赢的产业精准脱贫工作机制。三是抓好部门驻村帮扶工作。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基地建设的力度,加强村两委班子自身能力建设,培育文明乡风,提高村民幸福指数。
  九、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和对口协作的水平。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产业招商的牵头职能,积极服务于“61”特色农业强农计划,着眼招大商。加强与北京对口协作,做好已签订协议的跟踪服务工作;实施好特色农业产业创新团队培育、特色产品进京项目;推进进京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农业面源防控综合治理、沿丹江口库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示范区建设等项目立项。
  十、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的水平。切实加快国际农发基金(IFAD)秦巴山片区十堰市农业特色产业开发项目实施,围绕加快项目实施进度,以提高项目管理工作效率为核心,以“造血式”产业扶贫为重点,以扶贫模式创新为抓手,支持十堰农业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农民如期脱贫致富。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认真谋划项目中期调整,使项目又快又好地实现预期目标,树立国家农发基金(IFAD)在十堰精准扶贫工作中的新形象。
  十一、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水平。围绕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目标,落实属地监管职责,坚持“产”、“管”结合,健全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进一步提升源头监管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全面完成郧阳区、竹山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效能。加大对各县市区开展质量安全抽检工作力度。出台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及市场准入管理办法,加大对各地农产品生产基地明察暗访力度,及时通报安全隐患,督办整改处罚到位。深入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突出抓好春、夏、秋季农资监管集中执法行动。新创建100家农资经营示范店,进一步完善农业投入品经营备案制度。抓好“七五普法”工作,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强化各类农业法制教育培训,营造农业法治氛围。
  十二、进一步提升抓干部队伍和作风建设的水平。加大民主集中制落实力度,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履职能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市委“实施意见”。坚持 “一岗双责”,严厉问责治懒,认真开展不作为、乱作为集中专项整治活动。探索建立绩效考核清单制度,加大机关管理力度,营造讲规矩、重品德、求实效的良好氛围。加大作风建设力度,深入开展调研,加强信息服务,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坚持工作月通报制度,改进和完善平时和年终考核。深入开展“十星级党组织”、“十星级党员”(“十星级公务员”)和季度优秀公务员评选活动。加大学习型机关创建力度,搞好干部职工日常学习,努力培养过硬素质,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抓好档案管理、“五城联创”、综合治理、计生卫生、国安、保密、安全生产和工、青、妇、老干部等工作,积极创建文明行业、文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