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市农村能源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安全生产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关于安全生产工作安排部署,聚焦农村沼气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和关键点位,多措并举,从制度建设、防控排查、应急处置和安全宣传四个方面着手,织密“四网”保安全,全面提升农村沼气安全生产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实现全年农村沼气安全生产“零事故”。
一、聚焦统筹谋划,扎牢“责任网”
坚决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的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做到“逢会议必讲安全,逢培训必练安全,逢下乡必检查安全”。把安全生产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织就多重安全“责任网”。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市县两级成立农村能源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明确市、县、乡、村在沼气(工程)安全生产中的监管责任。二是强化重点工作。制定印发《2024年全市农村能源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及时修订《十堰市农村能源安全事故预防和处理应急预案》,对全年重点工作进行谋划部署,明确重点、抓住要点,做到心中有数、手里有招。三是强化资金保障。2024年全市共争取省级农村能源项目专项资金545万元,项目资金在30万元以下的,全部用于安全生产,超过30万元的,安排安全生产资金不得低于30万元,全市共筹措260万元资金用于沼气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为全市农村能源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
二、聚焦风险防控,织密 “防护网”
2024年,坚持“两防、两促”推动全市沼气工程拉网式隐患排查,做到无遗漏、无盲区。一是坚持“人防”促整改。全年组织检查组深入县市区开展农村能源有限空间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12次。采取入户走访、实地查看等方式,对辖区内已建和在建的农村能源设施进行全面的安全专项排查。共抽查各类沼气工程115处,秸秆综合利用市场主体25家,发现各类安全隐患48个,下达整改通知书19份,风险隐患已全部整改到位。二是坚持“技防”促高效。为进一步加强重点工程和点位的日常监控,全市建成6套沼气工程远程智能监控数据终端,安装高清云台视频监控设备137个。实现农村沼气设施“全天候、无死角”远程监控管理,使农村沼气安全监管更快捷、更高效。
三、聚焦应急处突,做优“服务网”
应急处置能力是安全生产的最后防线和保障。市能源办坚持从基础抓起,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和非常态结合。一是建设专业化队伍。全面推进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社会化服务组织15个,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对各类沼气设施、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开展建设运营、清理维护、综合利用和安全培训等各项服务,实现专业队伍提供优质服务。其中郧西县通过财政补一点、业主出一点,实行划片包干负责制,形成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市场化运行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全县建成社会化服务组织6个,实现清渣出料、维护检修全覆盖。二是配置现代化设备。全市配备有限空间呼吸器89个、五点式救援安全带124个,沼气工程灭火器、救援安全绳、防爆头灯等救援装备170套,进一步强化了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保障,提升了现场救援能力。三是开展常态化演练。市级每年举办全市有限空间(农村能源)事故救援应急演练,各县市区不定期开展应急培训,全市共开展应急培训34场次,培训人员1254人次。通过演练,强化了全市农村能源系统的安全意识,加强了从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应对突发事故应急救援水平。
四、聚焦科普教育,构建“宣传网”
人员安全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要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是杜绝安全事故的根本保障。一是围绕“安全生产月”开展系列宣传活动。营造全民参与的安全生产氛围,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向广大群众宣传《安全生产法》《湖北省农村可再生能源条例》等法律法规,共科普宣传41场次,累计1712人次,发放宣传资料6942份,在十堰日报、晚报、市农业农村局网站、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发布宣传信息40余篇。二是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培训。组织农村能源专家围绕《农村能源安全生产》《农村有限空间安全生产》等进行专题培训,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通过农业科教云平台直播,学习农村沼气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农村沼气设施安全隐患排查要点等,以此来提高工作人员和沼气用户的防范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谢晓夏、贺涛)